旅游市场的需求范文篇1
关键词:工作过程市场需求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旅游市场,要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能否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关键。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和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的确立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来说,英语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确立是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利用教师和学生到旅行社实习、实训的机会,对旅行社的全部工作过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参照旅游行业业内人士的意见,在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之后,将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日常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其中,日常交际能力是指能用英语与外国游客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能用英语完成旅游服务各个环节的工作,如:旅游产品的宣传与促销,旅游合同的谈判与签订,各个景点的英文讲解,对国外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全过程的接待,对整个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关联性强的特点,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课程设置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匹配,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不匹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等种种问题。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和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始终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依据,逐步实现由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既保证基础英语知识够用,又保证专业英语知识能满足实际岗位需求,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而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的非互动状态,教师按部就班地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能独立承担涉外旅游工作、适应市场要求的旅游人才,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
1.情景交际教学
情景交际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是让学生对景点介绍进行复述,或是进行角色表演,或是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以促使学生获取技能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首先,教师应用与实际工作过程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因为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场合中使用语言,并且使用得当,达到交际目的。其次,教师应认识到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当现象。在交际中,学生与其把每个孤立的句子说得完整、正确,但不流畅,达不到交流目的,不如先把交流的信息比较连贯地说出来,即使在形式上并不完全正确。最后,课堂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担任主要角色。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和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可以用来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新组合。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很强,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同时注意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网络的辅助也很重要。学校较好的网络资源可以为师生提供最新的旅游和教学信息。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英语聊天室,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英语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旅游专业教学英语的原则是“精讲多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旅游英语的资料,再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旅游案例分析和导游中英文模拟讲解训练和翻译训练等。
(2)校内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建立“导游模拟活动现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语能力训练。
(3)校外实践教学。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的指导下,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和周末到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请校外兼职教师加强指导,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职业训练,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增强岗位职业能力。
四、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极大的反馈作用。评价方法合理,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反之,则阻碍教学改革。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方法。
五、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只有根据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来确立教学目标,确定开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确立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艳丽,李文良.模块教学在涉外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8,(5).
[2]宋佩.旅游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旅游市场的需求范文篇2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市场需求
一、引言
随着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我国已跻身为世界旅游大国。根据专家预测,到2023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种发展趋势也给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庞大,一方面却又是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苛刻”要求,造成就业难,就业后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人才的锻造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市场急需人才,是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得较为广泛,既能做导游,又能从事旅行社的管理者。要想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设计专业方向,再按专业方向进行能力与技能分解,并进一步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门工作人员。
2.不重视实践教学。旅游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也不够。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还在沿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
3.缺乏大量实践教学师资。作为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方,旅游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上岗工作,无须再培训,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掌握实践技能,因此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但实际上不少旅游专业教师是半路出家的,或是从历史或是从文秘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擅长理论教学,缺乏带教能力,因此,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
4.教材建设跟不上形势。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建设跟不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脚步,严重滞后。教材建设不仅是中职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大多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环节,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没有规范的要求。
三、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职旅游人才的几项措施
1.重视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课程设置科学化。中职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根据实践经验的探索,先后建立了设备齐全的旅游综合、旅游环境监测、旅游景观评价等实验室,用于酒店、宾馆、景区等场地模拟训练,以利于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业、服务业等的基本技能。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市场对旅游实用人才的需求。教师是强教之本,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走出去,就是学校应根据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丰富知识。请进来,就是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世界及国和省市现今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酒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酒店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与外界校企的联系。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窗口,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涵盖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运输业和旅游景点业等旅游产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和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密切与旅游企业和生产单位联合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三结合基地,进一步强化学通过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和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校直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可有效解决供需脱节问题。例如学校可以同星级饭店联合办学,饭店既可投入资金,又可派出管理人员、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编写专业教材供学生使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学生毕业后可以双向选择,一部分在企业就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学校也可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教学计划,开设适合市场的专业。校企合作也可以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即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的合作协议,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旅游市场的需求范文篇3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238-03
1引言
生态旅游市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逐渐形成的新兴旅游活动,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旅游市场研究比较少,一方面由于生态旅游活动与普通旅游活动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因此理论上研究生态旅游市场更多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对旅游规模的约束作用,以此体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和谐性[1~3]。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市场目前处于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状态,学者更多的是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具体某个生态旅游景点的生态旅游承载力,例如刘会平(2001)[4],胡忠行(2002)[5],石强(2007)等[6]基于此分别研究了武汉东湖、天台山、武夷山等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张晓娜等(2008)对秦皇岛市南戴河海洋乐园景区的承载力状态进行了预警研究,可以说,很少有研究预测生态旅游市场的真正发展[7]。本文从影响旅游需求的人口统计特征、行为特征、生态环境资源角度,以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调查样本,建立灰色预测模型,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结果将为越南发展生态旅游市场作出理论指导。
2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灰色模型
2.1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主体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序列曲线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它们之间关联度的大小。曲线形态愈接近,说明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本文从风雅-格邦国家公园的调查问卷中得到的生态市场需求影响因子,如人口特征、行为特征、旅游动机分类等方面具体细分的因子出发,根据灰色关联度的求解步骤,计算各因子之间的关联度。
3研究结果
根据以上针对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试点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求解,可以预测得到2012~2023年各年的旅游人数分别为:451086人,469910人,488734人,507558人,526382人,545206人,564030人,582854人,601678人,620502人。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总体呈扩张状态,但是增长幅度比较平缓。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和风雅格邦国家公园旅游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因为越南生态旅游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如果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水平,以及生态教育水平没有得到较高水平提高的话,那么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不会大幅提高,毕竟生态旅游属于较高层次的娱乐活动。
【旅游市场的需求(收集3篇) 】相关文章: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作文(整理24篇) 2024-07-27
旅游市场的需求(收集3篇) 2024-07-27
中西医临床医学前景(收集3篇) 2024-07-27